以前引进了四艘航母,但最终只能改装一艘。 那么,为什么只选择“瓦良格”而不是其他几艘呢? 实际上,4艘航母中有3艘处于“一半废品”状态,不仅舰的状态不好,吨位也很小。 而“瓦良格”是当时唯一和最好的选择,舰体状况非常好,吨位足够大,更重要的是有相关的原始技术资料。 因此,其他3艘只是在实际拆解改造过程中进行了考察和参考,并未成为最终的航母选择。
引进的4艘航母分别是:
苏联11431型“基辅”航母“舰载机”,来时的舰龄28年苏联11432型“明斯克”航母,来时的舰龄25年澳大利亚“墨尔本”航母,来时的舰龄40年苏联11436型让我们逐一分析一下为什么是“瓦良格”而不是其他几艘
俄罗斯“基辅”、“明斯克”发展构想
事实上,1143型已经明确属于“舰载机巡洋舰”,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航母。 他是苏联“核中心”国家战略的产物,是“偏向”的航母。 根据苏联军事发展构想,为了达到与美国平等的对抗能力,其国家军事战略的核心是“如何把核武器投在美国头上”,“如何不让美国把核武器投在自己头上”,也就是实行“核中心”。 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苏联几乎“疯狂”发展洲际弹道导弹和战略导弹核潜艇,1977年苏联核武器数量为28400件首次超过美国,1986年为45000件,接近美国的两倍。
苏联海军的任务是执行堡垒水域的反潜,一旦核战争爆发,将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提供足够的运动和导弹发射窗口。 换句话说,苏联海军无论什么舰艇都是为弹道导弹核潜艇生存和发射弹道导弹服务的。 所以航母完全没有作为海军的核心,反而为了保护核潜艇,需要把自己“武装到牙齿”,甚至不依赖舰载机和护航编队就要求具备独立的战斗能力。 因此,1144型航母携带射程550公里的“花岗岩”反舰导弹、五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十二联装RBU-6000型反潜火箭发射装置、AK630型30mm近程防御舰炮、四座六联装SA-N-9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等另外,装备“天空哨兵”四面盾牌相控阵列雷达和“舵板”对空搜索雷达。 如此看来,1143型航母完全是巡洋舰,火力水平不亚于当时现役的驱逐舰和巡洋舰,因此被视为“舰载机巡洋舰”。 舰载机也主要是卡27反潜直升机和垂直起降的插孔38,这种组合既不是为了夺取战场制空权,也不是为了对地打击,完全是护航反潜的组合。
这艘航母的发展思路与世界主流不同,从一开始就考虑发展美国这样的“纯”航母,而不是“武库舰”,其发展思路主要是夺取制空权、反舰和对陆攻击能力,而不是自行携带导弹,而是强大的舰只所以1143型航母的舰龄虽然并不长,但根本不是想要的,只是在“明斯克”和“基辅”的改装过程中进行了内外的研究和借鉴。
改造困难
勉强改造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大量的舰载武器严重占领了甲板和内部空间,直通甲板几乎要完全改造,舰岛也因为大量的电子设备和雷达而巨大。 这样,如果要强行改造,就必须把上层建筑、下层甲板、机库等全部拆除重新设计,这个工作量几乎和重新设计新航母一样。 而且1143吨只有4万吨左右,改造完成的只有中型滑行航母,舰载机也只能选择中型飞机,重型机械舰的难度很大。 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前身为11434“巴库”,前后改装时间长达56个月,整个舰体经过“大手术”,最终成为45000吨中型航母,搭载Mig-29K中型舰载机。 也就是说,从全球角度看的,不是“四不像”的1143,而是6万吨的“瓦良格”。
舰况
与“瓦良格”相比,“基辅”号于1972年下水,到2000年已有28年舰龄。 明斯克号于1978年下水,2003年舰龄23年。 以40-45年的寿命计算,1143抵达时已经是“中年”,以此作为改造平台,再加上考察、重新设计、对接改造、海试等步骤,重新服役时的舰龄不会低于30年,服务价值不大
另外,考虑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基辅”和“明斯克”自1990年以来几乎没有进行过像样的保养和维护。 其中“明斯克”号本身作为废铁卖给韩国,但韩国和美国在拆除前已经在内外都在研究这艘航母。 因为亚洲金融危机被交给了。 因此,舰龄长、老化严重,三手货1143怎么看都不适合继续在上面费太大力气。
文章来源:《船海工程》 网址: http://www.chuanhaigongcheng.cn/zonghexinwen/2022/1212/510.html